第十章 抱一
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?专气致柔,能婴儿?涤除玄览,能无疵?爱人治国,能无为?天门开阖,能无雌?明白四达,能无知?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。
图片
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?
“载”有抱义。“营”,素问调精论有“取血于营”,注“营,主血,阴气也”。淮南子说山训注“魄,人阴神也”,是知“营魄”是阴神,即所谓识神。识神如猿如马,不守本宅,故有心猿意马之称。
“抱一”即第五章“守中”之别名,盖古代道家常以“中”、“一”为玄关之代名辞,所以“载营魄抱一”,即是把识神守住玄关,如是则心猿加锁,意马入闲。惟守住之时,应如鸡之抱卵,不得有离。故云能无离乎。
专气致柔,能婴儿?
因抱一无离,则气得专一,不致分散,逐能柔顺,而循着任督二脉周转,夫如是则有返老还童之功。故云能婴儿乎。系此气虽由心肾聚簇五气而成,仍须配合先天元气,才有运转不息之力。
涤除玄览,能无疵?
欲返婴儿,更当“涤除玄览”。“玄”借为“眩”,惑之义,六根于六尘相接,心有所惑,是名“玄览”,故应涤除,除得干净,则心地无瑕疵,故云能无疵。
爱人治国,能无为?
心地既得无疵,则能收到爱人治国之效。此处所谓爱人治国,是影射爱身治心,因此章专言修身之道,工夫日进则达到无为境界,故云能无为。
天门开阖,能无雌?
无为则无不为。天门开阖即无不为。此句应从他本作,天门开阖能为雌。当一点真阳在任督周转时,自成呼吸,鼻息全停,其目的是在剔除遍体诸阴。惟此时仍应保持雌柔安静,故云能无雌。即是第二十八章“知其雄,守其雌”之意。
明白四达,能无知?
剥尽诸阴,则成纯阳之体,诸事不卜而知,是谓“明白四达”,惟不可泄漏,仍然守住无见、无闻、无为、无欲的境界,故云能无知。
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。
圣人如是教化百姓,其功德之大,有如生之养之,惟生不谓因己而有,为不谓有恃于己,及其长成,亦不去宰治之,是谓深远之至德。文子曰:“真人者,通于灵府,与造化者为人,执玄德于心,而化驰如神。是故不道之道,芒乎大哉 ,未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,其唯心行也。”
本章专门讨论养生修身之道的次第步骤。
对于养生,有人重在养身,有人重在养心,其实都是有所偏颇。
因为人的身心本是一体,人之所以生病,根本原因在于天人两分,进而身心分离,于是生命不再健康。
所以要想生命恢复健康,先要保证身心合一,进而才能人天合一。
如何才能身心合一呢?老子提出的方法是“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”,就是将心神收回身上,神守形,形载神,形神不离则能身心合一。
具体怎么操作呢?道家的秘诀就是守中,这是彻始彻终,最容易最快速的方法,所谓顿悟法,关键在于与明师的机缘。老子在第一章中传给关尹子的就是。
前九章讲的就是顿悟法,这是无为法。第十章讲的就是渐修法,这是有为法。由渐修而顿悟,从有为入无为,最好的方法就是守呼吸,这是窍诀。形神怎么连接?呼吸就是桥梁。守是有为,呼吸是自然无为。
只要将心神专注在身体的呼吸之上,顺其自然,久而久之,一出一入的外呼吸,将逐步止息,转为体内循环的内息,也就是气,此时身体柔软,意识分别不起,有如初生婴儿一般的状态。
这是炼精化气的过程。老子说:“专气致柔,能婴儿”。
此时虽然意识不起,但是还是有微细的念头存在,其实这些念头也是气息的波动,如何才能将它清除干净呢?
这时的关键就是要保持无为,用爱心和耐心观照身体和这些微细的念头,它们自己就会慢慢止息下来。
这是炼气化神的过程。老子说:“涤除玄览能无疵,爱国治民能无为”。
以国为身,以民为意,则治国与养生,其道一也。
继续用功,进而达到微细念头皆无的状态,此心犹如寒潭止水,波平如镜,则无影不现,犹如天门打开,明白四达,此时仍应保持雌柔安静,无为无知。
这是炼神还虚的过程。老子说:“天门开阖,能为雌;明白四达,能无知”。
保持无为无知,进而达到虚无之境,则道自居之。以此养生则真气从之;以此应物,则“生之蓄之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”。
这是炼虚合道的过程,老子称之为“玄德”,已入天人合一之境。
精气神是道家的三宝。精是元精,不是交感之精;气是元气,不是呼吸之气;神是元神,不是思虑之识神。
顺则生人,元精化为交感之精,元神化为识神;逆则养生,元精化为元气,元气化为元神,精气神可以滋养修复生命。
若能进而炼神还虚,炼虚合道,可以长生不死矣。